<var id="f8lve"><source id="f8lve"><font id="f8lve"></font></source></var>
<rp id="f8lve"><ruby id="f8lve"><input id="f8lve"></input></ruby></rp>

    <em id="f8lve"><strike id="f8lve"><u id="f8lve"></u></strike></em>
  • <th id="f8lve"><pre id="f8lve"></pre></th><em id="f8lve"></em>
    <li id="f8lve"><acronym id="f8lve"></acronym></li>

    <th id="f8lve"></th>
    <tbody id="f8lve"></tbody>
      大蒜的生長特性、栽培技術與病害防治

      視力保護色 - 杏仁黃 秋葉褐 胭脂紅 芥末綠 天藍 雪青 灰 銀河白(默認色) 【文字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我國大蒜主要產區
      1、山東產區:主要分布在金鄉、蒼山、萊蕪等地。面積約200萬畝。
      2、江蘇產區:分布在豐縣、邳州、太倉、大豐等地。面積約160萬畝。
      3、河南產區:主要在中牟、杞縣及其周邊。面積約140萬畝。
      4、四川產區:主要種植面積在彭縣。
      5、陜西產區:主要種植面積在歧山縣。
      6、甘肅春蒜區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大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
      溫度:
      1、蒜喜溫涼,地溫3-5C°可發芽,適溫12-16C°,播種時溫度過高養分消耗快,易造成爛種或黃苗。
      2、幼苗可耐-10C°低溫;在0-4C°的溫度下 30-40天通過春化階段。
      3、花芽、鱗芽分化期適溫15-20C°;抽薹期適溫17-22C°;鱗莖膨大期適溫20-25C°,溫度過低膨大速度慢,溫過高易早衰死亡。
      4、休眠期大蒜頭即耐高溫又耐低溫,一般在0C°的溫度下儲藏。
      光照:
      大蒜屬于長日照作物,春花階段后需日照時數在12h以上才能抽薹、鱗莖才能膨大。北方品種比南方品種日光時數要求稍長。強光照能提高光合效率,增加產物積累,但葉片纖維增多,口感變差。因此育蒜苗時要求弱光、短日照。育蒜黃時要避光栽培。
      水分:
      大蒜葉面積小,表面有蠟質,耐旱性很好。但根系小、根毛少吸水能力差。對土壤濕度要求嚴格。
      1、出苗前土表要求濕潤,不然蒜母易被頂出。
      2、幼苗期土表見干見濕,旱造成葉黃,濕造成提前爛母地下害蟲早發生。
      3、抽薹前控制土壤含水量利于采薹。
      4、采苔后立即澆水促鱗莖膨大。
      5、收獲前控水量,促蒜頭老熟,提高質量耐儲運。
      土壤環境:
      1、土層深厚、土質疏松、耕層30cm左右。
      2、通風透氣,保肥保水的二合土壤為好。
      3、ph值在5.5-6之間,含鹽量0.1%以下。
      4、土壤有機質含量1.5%以上。
      5、大蒜田要求土壤全氮含量1000ppm、速磷含量30ppm、速效鉀含量120-150ppm。特別增施硫、鈣、硼、鋅、銅等中微肥,明顯增產且優質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制約大蒜產量質量提升瓶頸
      1、耕層過淺。尤其是那些只進行旋耕的田塊
      2、土壤有機質含量降低。近年蒜農忽視了農家肥(腐植酸肥料)使用,降低了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。
      3、連年重茬。病原菌、自毒積累和缺素癥造成大蒜病害逐年加重。
      4、早衰現象普遍。多由缺肥、旱澇及拔苔傷葉造成的。
      1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四、大蒜的植物形態
      1、根
      大蒜根為弦須根(肉質),極少有分支。生長能力不強,分布在5-25cm的土層中。因此蒜田耕層不得低于25cm。大蒜全生育期有兩次發根高峰,一在發芽期,蒜瓣可發20-30條根;二在退母期,種瓣養分耗盡前,新發根50-80條。因此早春蒜田澆水要慎重。
      2
      2、莖
      蒜莖短縮成莖盤,高在0.5cm左右,寬1-2cm。莖盤上長有花芽(蒜苔)、四周有側芽(蒜瓣)。收獲時莖盤高0.2cm。
      大蒜花莖
      鱗莖生長錐(苔胞子)在生長發育中分化為花芽(蒜苔)。成熟花莖長50-70cm,頂端蒜苞內著生小蒜瓣(天蒜)可做繁育材料。
      鱗莖(蒜頭)組成: 短莖(莖盤)、花莖(蒜苔)、鱗芽(蒜瓣)、葉鞘(蒜皮)
      3 4
      3、葉
      葉由葉片和葉鞘組成,發芽后第一片葉有鞘無葉,利于出苗。葉鞘重疊成筒狀-假莖。平行葉脈,葉片發生量是生育期的標志,山東兩用蒜越冬期正常是7-8片葉,多了不抗寒;少了影響產量。大蒜成株的葉片數一般在11-13片葉。
      5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五、常見大蒜品種
      1、頭用蒜
      (1)金鄉蒜:株高70-80cm;葉片11-12個;蒜頭重50-70g、橫徑5-7cm;外層6-7瓣,內層2-3小瓣,大瓣4-5g;外皮白色;畝產蒜苔200-250kg、蒜頭1500-2000kg。
      (2)蘇聯紅皮(紫):株高95cm;葉片13個;蒜頭重55g,橫徑5.5cm;外層6-7瓣、內層5-6瓣;單瓣重4.5g;外皮紅紫色;頭瓣整齊符合出口標準。畝產苔150-200kg,蒜頭1700-2500kg。
      (3)徐州白蒜:株高98cm;葉片13-14個;蒜頭重50-70g;橫徑5-8cm;每頭13-15瓣分兩層;平均瓣重4.5g;色白;畝產苔250kg、蒜頭1000kg左右。宜作青蒜、蒜黃栽培。
      (4)軟葉蒜:四川品種,株高80cm;假莖高40cm;葉長45cm;單頭重25g;每頭13瓣、單瓣2.5g;外皮淡紫色,也是做蒜苗的好品種。
      2、頭苔兼用蒜
      (1)蒼山蒜(蒲蒜):株高80-90cm;假莖高35cm;株12片葉;頭橫徑4-4.5cm;單頭重35-40g;每頭6-7瓣,單瓣重3.5g;外皮潔白;畝產蒜頭1200-1500kg。苔長45-50cm;抽薹性好,畝產苔500-800kg。
      (2)太倉白蒜:株高90cm;假莖高40cm;葉13-14片;蒜頭橫徑4-5.5cm;外皮潔白。單頭重25-30g,6-9瓣,單瓣重4g左右;畝產蒜頭1000-1500kg;一般畝產蒜苔400kg。
      (3)雪里青:江蘇大豐品種,株高70cm;有11片葉。蒜頭橫徑3.5-4cm;每頭10瓣單頭重40g左右,外皮淡紫色;濃汁品質好。畝產蒜頭1000-1500kg。蒜苔長50cm,畝產苔500-750kg。
      (4)二季早(四川當地早熟品種):蒜頭橫徑5cm、9-10瓣、頭重25g左右、外皮紫紅色。畝產蒜頭1000kg,蒜苔300kg。
      3、苔苗兼用品種
      (1)岐山紅皮蒜,陜西地方品種。株高85cm;假莖高35cm;葉12-13片,葉長65cm。畝產蒜苗3000-4000kg。蒜頭橫徑3.5cm,單頭重30-35g,外皮淺紫色。畝產蒜頭600-1000kg。畝產苔400kg。
      (2)二水早:四川彭縣品種,蒜皮紫色。株高74cm,12-13片葉,一般畝產蒜苗3000kg以上、蒜苔300-650kg、蒜頭500-700kg。是理想的早熟苔苗品種。
      (3)早苔蒜2號:山東優良苔苗品種。株高80cm,葉寬4cm,苗產量高。9月中旬播種,下年4月收苔5月采蒜頭。一般畝產苔600-1000kg,蒜頭700-1100kg。
      4、苗用蒜
      軟葉子:南方蒜苗生產專用品種,5-9月份可陸續播種,畝產蒜苗1500kg左右。畝用種量300kg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六、大蒜的缺素癥
      常見缺素癥主要有:
      1、缺鈣:新老葉片上先發生黃色壞死斑,葉尖發黃干枯,逐漸向里發展?捎锰谴尖}、硝酸鈣千倍液噴施并適當澆水。
      2、缺硼:新生葉黃化,重則干枯;葉鞘可見褐色裂口?捎门鹚徕c噴施。
      3、缺鎂:下部老葉基部產生黃星斑先退綠,向葉尖發展。逐步枯死。用硫酸鎂噴施。
      4、缺鐵:心葉發黃,向下葉發展。用硫酸亞鐵噴施。
      5、缺磷:葉片小、鞘與葉紫紅色,葉片不扭曲。用磷酸二氫鉀噴施。
      6、缺氮:全株草黃色,假莖、葉條細長柔弱。
      減少缺素癥的發生,生產上需增施有機肥,配合適量的化工肥料,配方施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七、大蒜的栽培方式
      按生產獲取主要產品的不同,一般與三種栽培方式:
      1、蒜頭、蒜苔兩用栽培。以生產蒜頭、蒜苔為主。我們主要介紹這一栽培方式。
      2、青蒜苗栽培。青蒜苗生產。
      3、蒜黃栽培。避光生產蒜黃。
      6 7 8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八、大蒜栽培技術
      1、選地、整地、施肥
      選擇地勢平坦、排灌方便、土層深厚、土質肥沃、微酸性的壤型(二合土)土壤。
      上茬作物收獲后,將優質商品有機肥80kg加腐植酸復混肥100kg(也可用腐熟的優質農家肥3方、餅肥80kg加三元硫基復合肥75kg、過磷酸鈣50kg),另加硼肥、鐵肥、鋅肥各1kg撒于地表,用翻耕犁深翻25cm以上。然后整平做畦,每畦2.5-3m寬,可播14-16行。
      2、品種的選擇
      (1)以生產蒜頭為主的栽培形式:應選擇頭大瓣少、抽薹弱皮白、肉白的金鄉蒜、宋城白皮等品種。
      (2)生產蒜頭、蒜苔兩用為主的栽培形式:應選擇頭大均勻苔長苔粗的蒼山、太倉蒜品種。
      (3)以生產蒜苔為主的栽培形式:應選擇抽薹早、苔粗長,耐密性好的皁苔蒜2號(山東)、二水早(長 江流域)。
      (4)以生產蒜苗為主的栽培形式:可選擇軟葉子品種。
      特別提醒:要選擇無霉變、無蟲傷、蒜瓣大小一致、自然儲藏當年的蒜做蒜種。
      3、蒜種處理
      (1)在播種前10-15天掰蒜瓣,剔除病瓣、傷瓣、小瓣。隨后將蒜瓣曬2-3個晴天。
      (2)生產頭、苔的田塊,要求蒜種單瓣重量4-5g;生產苔苗的田塊要求蒜種單瓣重量3g左右。
      (3)拌種
      4、播種期的選定
      當5-8cm地溫降至20c°左右時,大蒜即可播種。
      播種過早:地溫高易爛種燒苗,影響全苗齊苗;早出苗的大蒜年前易爛母;花芽、鱗芽提前分化,不抗凍;年前發生蠅蛆危害;年后生長弱、病害多造成減產。
      播種過晚或偏堿土質:大蒜長勢弱易形成獨頭蒜,影響產量。
      黃淮大蒜區兩用蒜栽培一般在9月底10月初播種。越冬時要求有7-8片葉。
      5、播種
      (1)密度:兩用蒜栽培畝種植密度在2.8-3.1萬株、苔蒜栽培密度在3.5-4萬株、苗蒜栽培密度在4萬株以上。在一定范圍內,密度越高蒜頭、蒜苔、蒜苗產量越高,但產品個體小了,商品價值差了。需合理密植。
      (2)播種規格:
      金鄉蒜(頭蒜)按行株距18X(13-15)cm,畝栽2.5-2.8萬株。
      蒼山蒜(兩用蒜)按行株距18X(11-12)cm,畝栽3-3.3萬株。
      皁苔蒜(苔蒜)按行株距16X(10-12)cm,畝栽3.5-4萬株。
      苗蒜按行株距按14X(10-12)cm,畝栽3.9-4.5萬株
      (3)開溝:按行距人工或機械開溝,溝深4-5cm。偏砂土質深開溝。
      (4)布種:按株距將蒜種插布均勻,蒜瓣腹背線與播種行平行。覆土深度1.5-2.5cm,偏砂土質蓋土較厚。
      (5)澆水:布種后整平土壤,然后澆透水。澆水既能沉實土壤、使蒜瓣與土緊密結合,又起到降地溫、增加土壤濕度易覆膜等作用。
      6、除草:
      (1)蒜田雜草分為一年生、越年生、多年生雜草,以一年生為主,越年生次之。發生量較大的有薺菜、繁縷、播娘蒿、馬齒莧、反枝莧、馬唐、旱稗、牛筋草、莎草、豬殃秧等。
      (2)蒜田雜草發生有兩個高峰,既年前高峰和春季高峰。
      (3)不同區域蒜田雜草發生種類有所不同,薺菜、播娘蒿普遍發生外,在水稻大蒜輪作田看麥娘、繁縷發生較重;玉米大蒜輪作田野燕麥、豬殃秧、田旋花發生較重。
      7、地膜覆蓋
      作用:提高地溫、減少地表水分蒸發,抑制草害發生量、改善耕層通透性、提高有益微生物活性。相比增產25-30%。
      8、苗期管理:
      (1)、萌芽期:大蒜從播種到出苗一般需時12天左右,靠儲藏養分生長,先發根后出芽,根扎深度是產量形成的基礎。播前深耕、播后足墑是根深的基礎。
      (2)、幼苗管理:幼苗期分為冬前生長、越冬、春季返青三個階段,從展葉到花芽、鱗芽、葉片分化結束為止。管理的目標是抗寒、防凍。黃淮海區一般在11月底至12月中旬澆一次越冬水,大小以當天滲下去為標準。越冬水增加了土壤的容熱性能,利于大蒜安全越冬。
      9、返青期管理
      氣溫逐步回升,葉片數迅速增加,生長量加快。管理的重點是補充土壤水分、養分,使大蒜花芽、鱗芽分化正常。
      此期氣溫不穩定,倒春寒時有發生。澆水時應注意天氣變化,雨前、倒春寒前不能澆水。同時此期大蒜開始爛母,是初生根與新根交替的時候,若土壤濕度大、地溫低、通氣差造成老根死得快、新根發的慢,大蒜易出現黃苗或死棵(多是白腐病引起的)。因此選擇澆水時期、澆水量要慎重。
      (1)、黃淮區蒜農一般選擇在3月底4月初春后澆第一次水,同時畝沖高氮功能性雙藻功能水溶肥5-7kg加毒死蜱或辛硫磷400-600ml。
      (2)、蒜薊馬、葉枯病、白腐病用吡蟲啉(或噻嗪酮)、撲海因(或乙磷鋁)、天達2116混噴防治。
      10、大蒜伸苔期的管理
      黃淮區從4月5號到5月5號是大蒜蒜苔、葉片生長旺盛期。管理上要求肥水同攻,一般旱天10天左右一遍水,同時順水沖肥2-3次,每畝每次沖7-10kg高氮性雙藻功能肥料。
      伸苔期是葉枯病、銹病盛發期,也是薊馬、飛虱的危害盛期?捎脫浜R、三唑酮加吡蟲啉或噻嗪酮混防,最好再加上有機硅。
      11、大蒜收獲期管理
      黃淮海區地膜栽培,當蒜苔抽出葉鞘20-25cm且稍彎曲時,苔蒜在4月中下旬、兩用蒜在5月上旬收蒜苔,收苔一般采取拔取或剝離等形式。拔苔后12-18天,蒜皮收縮、變薄時可采取機收或人工收獲蒜頭。
      收苔前控制澆水,利于收苔。 收苔后要及時澆水,促進蒜頭膨大;并用高氮高鉀雙藻功能肥沖施和噴施,補充營養、防止早衰、減少散瓣率。
      12、大蒜管理的幾個重點
      (1)、播種期的選擇:要求大蒜越冬期有7-8片葉。
      (2)、澆好越冬水:保證大蒜正常越冬。
      (3)、大蒜爛母期防治蠅蛆及黃葉病。
      (4)、大蒜生育中后期用高效水溶肥補充營養。
      (5)、掌握好收獲時期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九、病蟲防治
      大蒜田主要病害有灰霉病、病毒病、白腐。ň瞬。、葉枯病、紫斑病、軟腐病、銹病等。大蒜害蟲主要有蚜蟲、蠅蛆、根螨、薊馬等。
      1、大蒜灰霉。ò胫鷣嗛T)
      主要危害葉片和鱗莖。葉片初發病時是水侵狀斑,后發展成灰白、灰褐色小斑點,由葉尖向內發展,最后發展成重疊的條型灰白大斑,表面有灰褐色霉層。鱗莖發病形成灰褐色病斑,濕度大時產生褐色霉狀物。病原隨氣流、水傳播,病發適溫15-21度。積水田、低洼田病重。
      化學防治:田間發病,初期用50%速克靈1500倍、40%醚霉胺懸浮劑800倍配有機硅噴霧防治。儲藏期防病需注意:無病儲藏、空氣流通降低濕度。
      9 10
      2、大蒜病毒。ǘ舅厍秩荆
      主要是洋蔥黃矮化病毒和韭蔥黃葉條紋病毒兩種毒素侵染感病。洋蔥黃矮化病毒病表現為植株矮化,葉片有黃色條紋。有的葉片綠色與鮮黃色條紋相間,有的葉片葉色褪綠無條斑。韭蔥黃條紋病毒病表現為葉片出現黃條紋,重的連片、輕的條紋少葉色淡。
      化學防治:病初用20%病毒A500倍或1.5%植病靈1000倍加5%蚜虱凈(吡蟲啉)1500倍配有機硅混噴。
      11 12
      3、白腐。ㄒ卜Q菌核病、屬于子囊菌屬)
      早春雨后或澆水后,田間濕度高、地溫低,易發生蒜苗黃葉、矮化甚至死苗現象。底葉從葉尖、葉緣向內逐漸變黃,并向上部葉發展;葉鞘外皮腐爛、發粘;假莖地表有白色菌絲層或褐色菌核體出現。
      防治:
      (1)5cm地溫穩定在8c°以上才可澆小水,澆水前 用50%撲海因1500倍噴施。
      (2)發病初期用50%速克靈1500倍、50%撲海因1000倍配有機硅噴霧。
      13 14
      4、大蒜葉枯。ㄗ幽揖鷣嗛T)
      主要危害葉片,下部葉片先發病,初為花白色小斑點后轉變成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,向內外發展,葉片干枯。濕度大時出現黑色絮狀物、濕度小時有黑色粒點。下部病葉向上發展,嚴重時整株枯死。
      化學防治:發病初期用50%撲海因1000倍、70%代森錳鋅500倍、70%乙磷鋁500倍、10%苯醚甲環唑1000倍、配有機硅噴霧。
      15 16
      5、大蒜紫斑。ò胫鷣嗛T)
      一般發生在生長后期,主要危害葉片和蒜苔,儲藏期也可侵染鱗莖。發病初期從葉尖或蒜苔中部產生灰白色小斑,中央稍凹陷,后擴大成橢圓形暗紫色斑塊,同心輪紋。濕度大時有絮狀物。
      化學防治:50%速克靈1000倍、70%甲托800倍、64%殺毒礬500倍加有機硅噴霧。
      17 18
      6、軟腐。毦圆『Γ
      大蒜在高溫高濕的條件下,下部葉先發病,在葉緣或中脈形成黃白色條斑,濕度大時呈黃褐色軟腐。黏土地、播種早、施氮多、濕度大是發病的條件。
      化學防治:77%的多寧1000倍、72%農用鏈霉素3000倍、新植霉素3000倍加600倍天達2116噴施。注重噴施莖基部。
      19 20
      7、大蒜銹。〒泳
      主要危害葉片及蒜苔,發病重時也危及葉鞘。初期在葉表面形成紡錘形隆起小病斑,逐漸發展成橙黃色病斑,不連片。發病適溫10-23c°,蒜與蔥間作發病重。
      化學防治:15%三唑酮2000倍、25%丙環唑3000倍、10%苯醚甲環唑1000倍、40%氟硅唑3000倍加有機硅噴霧。
      21 22
      大蒜生產要獲得豐產優質的蒜產品,需采取"健身栽培"減少病害發生量。其措施主要有:
      1、選用脫毒的大蒜品種。
      2、采取輪作種植模式,避免重茬。
      3、在穩定氮肥的基礎上增施生物有機肥、磷鉀肥、補施中微肥。
      4、看墑情、天氣,適時適量澆水、及時排水。
      5、發現病情及時確診,選對農藥合理使用。
      總之:只有保證大蒜穩健生長才能達到生產目的。
      大蒜害蟲主要有蚜蟲、蠅蛆、根螨、薊馬等。
      23 24 25 26
      1、蚜蟲:在蔬菜、桃樹等作物的葉、枝上越冬,春季靠有翅蚜遷飛大蒜上危害。遷飛蚜趨向黃色、綠色,避銀灰色。溫暖濕潤氣候適宜繁殖。
      化學防治:50%抗蚜威、40%毒死蜱1000倍加有機硅噴霧。
      2、種蠅、蔥蠅:
      春季氣候轉暖時,種蠅、蔥蠅遷飛到蒜田產蛆,條件適合時很快孵出幼蟲,幼蟲頭部退化,靠一對黑色上鉤取食蒜根、鱗莖,造成爛根、爛莖。
      防治:
      (1)施用腐熟的有機肥。
      (2)50%的辛硫磷、40%的毒死蜱1000倍幼蟲孵化期灌根。
      3、根螨
      卵:橢圓型、長0.2mm;幼螨:乳白色,長0.2-0.3mm;休眠體(蛹):乳白色,能活動;成螨:橢圓形,長0.8mm,乳白色,嘴嚼式口器,吃食蒜根和莖盤,造成蒜葉片由下向上逐漸黃枯。
      防治:40%毒死蜱、50%辛硫磷1000倍灌根。
      4、蔥薊馬
      主要危害蔥、蒜、韭菜等作物。以成蟲、若蟲吸食寄主的心葉、嫩莖、嫩芽等組織的汁液,受害部位出現成條狀白斑,嚴重時葉片扭曲枯黃。害蟲傳播病毒可引發病毒病。干旱少雨的氣候發生重。
      防治:
      (1)清理田邊地沿雜草減少蟲源。
      (2)在田內掛涂有機油的籃板誘殺薊馬成蟲。
      (3)發生期用20%氰戊菊酯2000倍、40%毒死蜱1000倍加有機硅噴霧。10天后再噴一次。
      作者:單世秋

      農業防災減災網--山東天達生物股份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 地址:山東省高密市密水街道密水大街西2998號 總機:0536-2345708

      招商熱線:0536-2343938  郵購直銷:0536-2832116 QQ淘寶直銷:1728492906 QQ郵購咨詢:896157058  淘寶旺旺:點擊這里給我發消息

      網址:www.2116.cn、www.www-82266.com   手機移動網址:wap.2116.cn  "天達2116服務三農平臺"微信公眾號:tianda2116wx

      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毛片|亚洲v国产v天堂a无码专区|成人H动漫精品一区二区|99久久99久久免费精品 91天堂一区二区在线观看| 99久久免费热在线精品|亚洲欧美精品伊人久久|久久狠色噜噜狠狠狠狠97 国产偷国产偷亚洲高清在线|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|免费精品无码毛片视频在线播放|国产在线播放13页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人妻有码无码视频|精品国产亚洲第一区二区99|无码av二区三区久久精品|国产AV一区二区三区曰韩
      <var id="f8lve"><source id="f8lve"><font id="f8lve"></font></source></var>
      <rp id="f8lve"><ruby id="f8lve"><input id="f8lve"></input></ruby></rp>

      <em id="f8lve"><strike id="f8lve"><u id="f8lve"></u></strike></em>
    1. <th id="f8lve"><pre id="f8lve"></pre></th><em id="f8lve"></em>
      <li id="f8lve"><acronym id="f8lve"></acronym></li>

      <th id="f8lve"></th>
      <tbody id="f8lve"></tbody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