視力保護色 -
【文字 大 中 小】
冬棗生產前景
冬棗是一種珍貴的鮮食果品,平均果重20g左右、色澤光亮赤紅、皮薄肉脆、甘甜清香、營養豐富,果品含18種人體必需的氨基酸和A、B、C、P等多種維生素,可溶固形物含量達34-38%,VC含量350mg/100g,是蘋果的70倍、梨的140倍,沾化短枝2號品種品質更佳,是名副其實的果品之王。因冬棗價位一直高于其他果品,種植前景良好,在山東各地特別是沾化已大面積種植。為冬棗產業蓬勃健康發展,淺談一下種植技術。
一、冬棗的發育器官
(一)根系
1、水平根:生長在10-60厘米土壤中,6年齡達4米長。是樹體的骨架。2、垂直根:縱向根,深達3-4米,起固定、吸收水肥的作用。3、單位根:水平根的分枝,長1-2米,粗在1-2厘米左右;可分生細根,是吸收養分也是繁殖新株的器官。4、細根:直徑在1-2毫米,不加粗。生命只有一個年周期,是吸收的主要器官。

(二)根的發育環境:
1、土層深厚、二合型土壤,通風透氣。2、土壤酸堿度在5.5-8.5之間。3、生長適溫在21-29度之間,最低不得低于11度。4、成年樹耐澇,可承受20天以上水淹,幼樹較差(5-7天),正常生長需土壤含水量在60-70%左右。
(三)棗枝
1、營養枝(棗頭):是由正芽形成的中干、主枝和側枝。
2、結果枝:(1)結果基枝:由營養枝發育而成,上著生結果母枝。(2)結果母枝:由基枝上的正芽發育而成,也稱棗股,著生結果枝。(3)結果枝:棗吊長10-20厘米是結果的主要器官。

(四)樹芽:有正芽和副芽兩種
1、正芽著生在營養枝和結果母枝枝頭及結果基枝的腋芽中,發育成營養枝。2、副芽在正芽的一側,著生在營養枝前部可發育成結果基枝,在營養枝中下部和結果基枝、結果母枝上的發育成結果枝。
(五)花果:
1、棗花為兩性花、中心為蜜盤、著生雌花、周圍為雄花、最外圍是萼片。2、果實:擬核果;由果柄、外皮、中肉、內核、種子組成。
二、棗樹的年生育周期
因區域、品種不同冬棗節段發育時期也不同。山東區域一般情況下:
1、萌芽期:在4月中旬。溫熱區偏早、北寒區較晚。2、展葉期:一般在4月下旬。3、初花期:在5月底6月初。4、盛花期:發生在6月上中旬。5、果熟期:早熟品種在8月底,晚熟品種在10月上中旬。6 、落葉期:一般10月下旬。
棗樹的年生育周期在165-195天左右。
三、棗樹生長所需環境條件
1、溫度:日平均氣溫,萌芽需13度以上;花果期溫度23-30度;20度以下座果率很低。成熟前后要求15度以上。2、冬棗喜光:日光照時數9 h以上,全生育期需1500h以上,光照充足。3、水分:花前土壤田間持水量的60%;花果期要求75%左右;上色成熟期在55%就可以了。4、土壤:土質要求不嚴,PH含量5.5-8.5,土層深厚肥沃,通透性好。5、風力:花季風力不超4級,大風易造成花絮干枯脫落。
四、冬棗移栽
1、季節:秋末落葉后,春季土壤解凍后到發芽前都可移栽。2、密度:華北華東區以2X4、3X4、4X4定植。3、大穴開坑:以60X60X70厘米規程開坑,將50kg土肥 (或1kg有機肥)、 1kg過磷酸鈣、0.1kg尿素分層施入。先填熟土后填生土。4、栽植深度以苗圃深度為宜,定向栽植,舒展根系,栽后澆水,地膜覆蓋。
五、冬棗管理
(一)施肥原則:
1、分期施入,迎時發揮肥效。2、增加施肥面積,加大肥與根的接觸面。3、深施氮肥減少損失,以防燒苗。4、根據土壤養分含量,增施生物有機肥,減少病害發生。5、合理搭配氮磷鉀和中微元素肥料,減少生理病害的發生。
(二)基肥:
1、施肥時間;秋末落果后和春季土壤解凍到樹萌芽時都可施肥,以年前施為好。
2、施肥量:(1)1-3年幼樹:每株施0.5kg生物有機肥加全元素復混肥0.3kg(或腐熟圈肥10kg、過磷酸鈣 0.3kg、尿素0.1kg)。(2)4-8年幼果樹;每株施生物有機肥2-3kg加全元素復混肥0.5-1kg(或腐熟圈肥20kg、過磷酸鈣1.5kg、尿素0.2-0.5kg)。(3)成年樹;按每株50kg生產量需施腐植酸有機肥5-6kg加復混肥2—2.5kg(或圈肥50kg、二銨1kg、尿素0.7kg、鉀肥0.5kg。
3、施肥時先放有機肥、圈肥后撒化肥,蓋土后澆透水。
(三)幼樹追肥:以促進根、枝葉生長為目的。
1、偏粘重的土壤:6月中旬旺長期每株按0.2-0.5kg高氮復混肥一次性三點施入。2、偏沙土壤5月中旬、6月中旬兩次追肥,每株每次施高氮復混肥0.1-0.3kg。3、缺磷土壤每次施肥時加磷酸二銨0.1-0.2kg。
(四)幼果樹、成年樹追肥:采用淺溝或多點穴施,周年施三次。
1、4月上中旬第一次追肥,株穴施0.15- 0.25kg高氮雙藻功能肥,促花芽、增葉重。(初花期施入)
2、6月中下旬第二次施肥,株施高氮、中磷、高鉀雙藻功能肥0.5-1kg促根、;、保果。(盛花后初果期施入)
3、7月底8月初第三次追肥,高產樹每株用高氮高鉀雙藻功能肥1-1.5kg膨果期施入,低產樹適當減量。
(五)葉面肥:土壤施肥的補充,延長葉功能期,色相好,增產增收。
(1)6月上中旬在盛花期用0.3%尿素、0.2-0.3% 硼酸納水溶液噴施。(2)7-8月份盛果期用0.3%磷酸二氫鉀加糖醇鈣1000倍噴施1-2次。(3)9月中下旬,上色前用0.3%磷酸二氫鉀加0.5%尿素加糖醇鈣800倍混噴。
有缺鐵缺鋅癥狀時用0.3%硫酸亞鐵(有條件的噴乙二胺四乙酸鐵)加0.3%硫酸鋅噴。
(六)土壤最大持水量的60%-70%(土壤含量期:粘土:16%-20%,沙土:14%-18%)為宜,土壤含水量低于12%很少座果。
1、幼樹不耐撈,水淹7-20天會死棵。2、果樹不耐旱,含水量12%時需結合施肥澆水。3、盛產樹正常生長發育需土壤含水量14-20%,旱時落花落果,影響膨大上色、造成白灼裂果,特別是花期最怕空氣干旱,注重澆水。4、封凍前,山東在12-15號左右需澆冬水,為正常越冬,早春萌發及壯芽形成做鋪墊。
六、冬棗的修剪
1、小冠疏層型樹形:
(1)主干高60cm、第一層留4個分枝,各留1側枝,培養結果枝。(2)次干高80-100cm,次層留三個分枝,不留側枝、多留枝組。(3)第三層只留主干高1m左右,不留分枝。

2、幼樹修剪:
(1)五年內幼樹生長旺盛,枝量少,輕剪多留,擴大樹冠。(2)刻芽截發育枝,夏季摘心,培養骨干枝。(3)夏剪為主,冬季補充修剪,采取"拉""撐""墜"等手段做好枝條定位。
3、結果樹修剪
(1)做到透光、枝葉適量、枝組群體壯。有計劃更新。(2)清理新芽,有空間保留,無空間抹掉。(3)疏截病弱枝、過密枝,冬剪時清除疏理。(4)更新枝組,對8年以上老枝組重剪,促抽生新條或先刻芽長條后再剪老枝。
4、老齡樹復壯
(1)輕衰樹。冬剪時:按方位去掉1/2-1/3的老病殘枝,促抽生新芽,逐年替換。(2)重衰樹;乜s干枝,回截長度按1/2-1/3進行,枝直徑在5厘米左右,利于愈合傷口。(3)大換頭,插接新芽,改良品種。(4)停枷(環剝)養樹,恢復樹勢。
七、提高座果率的條件
有四個條件:(1)良好的樹體營養狀況,注重產養結合。(2)授粉良好,受精正常,促進內源激素分泌,適當補充外援激素(赤霉素)。(3)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,包括土壤環境和大氣環境。(4)正常管理的基礎上,采取環剝措施。
八、環剝—提高座果率
1、適期環剝:為減少落花落果,在盛花初期一般要環剝。
(1)若花期溫度低,一般在盛花末期環剝。(2)若落果嚴重,需花末初果期環剝。
做好花期觀察,及時發現問題,適時采取措施挽就。
沾化冬棗一般在6月中旬環剝。
2、環剝技術:(1)每年環剝,從下向上移5厘米左右,到主枝后重復進行。(2)切口平整光滑、不傷木質部,上緣平直,下緣傾斜。(3)寬度:幼弱樹切口3㎜-4㎜,中樹、強勢樹5㎜-8㎜,30天能愈合。過窄,愈合快達不到目的,過寬愈合晚,樹勢減弱,影響下年產量。(4)環剝口易受食皮螟危害,用100倍40%氧樂果、滅幼脲涂抹,不合口時用塑料條扎。(5)必要時也可在旺枝上環剝開甲。
3、噴赤霉素:(1)內源赤霉素分泌正常情況下,一般不用噴。(2)環境差不適宜,如寒流侵襲氣溫低;空氣干燥;昆蟲活動量小等都影響花期受粉,可用15-20ppm的赤霉素加少量酒精噴霧。
4、在初花期、盛花期兩次用天達硼肥1000倍噴施,可有效的提高座果率。
九、冬棗病害
冬棗病害:主要有棗銹病、棗瘋病、炭疽病、縮果病、輪紋病、細菌性瘡痂病、焦葉病、根癌病等。
防治原則:(1)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。改善樹體生育環境,產養兼顧,提高操作技能是預防病害的基礎。(2)健身栽培,增強抗性。提高樹體免疫力,增強抵抗不良因素侵襲地能力是栽培上追求的目標。
(一)銹病:
1、癥狀:葉背面發生綠色小斑點,最后變成黃褐色粉包,樹勢減弱。
2、防治:(1)提高樹勢:多施腐植酸型或海藻有機肥,增施磷鉀肥,提高樹體抵抗力。(2)減少菌源:越冬前和芽萌前用石硫合劑涂噴莖干。(3)7-8月份,用1:2:200波爾多液噴施,也可用1500倍粉銹寧、800倍50%多菌靈、40%氟硅唑、唑菌酮、烯唑醇噴防。

(二)棗瘋。函偛∈菤缧圆『;病源為類菌質體;多由嫁接感染;葉蟬傳播。
1、癥狀:花柄長、花絮變成枝、小枝叢生,病樹2-3年枯死。2、防治:發現病株,立即刨除;增施有機肥磷鉀肥。3、5月上旬展葉期(第一代葉蟬成蟲羽盛期),噴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或48%樂斯本1000倍殺滅葉蟬,掐斷傳播源。
(三)棗炭疽病:
(1)棗果表皮出現黃色水侵狀斑點,連片后果實脫落;葉片發生黃褐色散生斑點。(2)風雨傳播、昆蟲(椿象、蠅、葉蟬)傳播。(3)防治:清除病落葉;增施農圈肥、生物肥。(4)6月下旬,一次性殺滅樹源菌。70%甲托800倍噴施。(5)7-8月份,10%甲環唑散粒劑2000倍、25%醚菌酯、25%吡唑.醚菌酯1000倍噴防。

(四)輪紋。
1、在果實的白熟期表現病癥,現實發生水侵狀小點,后發展成稍有下陷的橢圓形大斑,軟化后形成有同心圓型的黑色大凹斑,失去食用價值。2、在防治上,首先減少氮肥的施用量,增施磷鉀肥、生物菌肥、腐植酸有機肥;合理修剪,通風透光;不過重開甲;在6-7月份先用甲托或多菌靈500-800倍噴霧,間隔7-10天用1;2;200的波爾多液再噴一次,8月份用吡唑醚菌酯再噴一次。
(五)冬棗瘡痂病:
1、棗吊的前部像刀子劃過一樣,棗吊斷裂,導致落葉、落花、落果。2、病因是紅蜘蛛、盲蝽象等刺吸式害蟲叮咬后造成創傷,細菌侵入形成的病害。3、防治方法:先用吡蟲啉(啶蟲脒)加阿維菌素(或螺螨酯)等藥劑防治好蟲子,當病害確診發生后迅速用6%春雷霉素1000倍加寧南霉素1000倍加絡氨銅800倍噴霧。

(六)棗焦葉病:
1、癥狀:棗葉棗吊上,發病初期為灰色斑點,后發展成褐色外有黃暈圈斑點,斑點連片后,葉片壞死。
2、防治:(1)清理棗園。(2)多施有機肥,增加土壤透氣性。(3)15%菌毒必克800倍加3%多抗霉素1000倍、10%氟硅唑水乳劑2000倍噴施2-3次,間隔10天。也可用25%醚菌酯1000倍防治。

(七)棗縮果病:
1、癥狀:上色期發病,病果先出現淡黃色暈環, 后發展成凹陷斑塊,發軟萎縮,果腐脫落。
2、病因:樹勢差、樹體缺硼肥。
3、防治:(1)多施生物有機肥改善土壤環境。(2)降低土壤濕度,防澇淹。(3) 盛花期用800倍天達2116加1000倍天達硼下午噴霧;8-9月份用高效氯氰菊酯或滅掃利加鏈霉素、卡那霉素混噴,也可用高效氯氰菊酯1000倍加50%菌毒清粉劑1000倍混噴。
(八)棗根癌病:
1、癥狀:棗根部發生小腫瘤,木質堅硬,樹皮龜裂。2、原因:由根癌細菌引起,借雨水傳播。3、防治:用1%硫酸銅灌根、乙蒜素噴施。
十、棗樹蟲害
棗樹蟲害主要有:棗尺鳠、棗龜蠟蚧、黃刺蛾、葉蟬、棗癭蚊、葉壁虱。
(1)棗尺鳠:一年一代,棗萌芽期開始孵化,盛孵期在展葉期,防治:3月中下旬刮樹皮、滅蟲卵。展葉期用2.5%的溴氰菊酯1000倍防治,10天一次,需2-3次。(2)棗龜蚧:一年一代,6月下旬產卵,7月上旬孵化,8月下旬羽化交配,配后雄蛾死亡,雌蛾繼續危害。防治:在冰凍季節,震打樹枝,越冬蟲體落地死亡;也可用柴油乳劑噴樹枝,然后震打樹枝。7月中下旬用2.5%溴氰菊酯1000倍或毒死蜱1000倍加有機硅3000倍噴防。

(3)黃刺蛾、葉蟬、棗粘蟲,在6月下旬,用2.5%的溴氰菊酯1000倍或1000倍45%的毒死蜱加有機硅3000倍噴施。(4)棗癭蚊、葉壁虱,在4月中下旬芽萌展葉期,用2.5%溴氰菊酯1000倍、或毒死蜱1000倍加有機硅3000倍、或"康寬" 、噻嗪酮噴霧。
十一、棗園除草
1、早春:在棗圓雜草80%出土后選用20%濱農"草無蹤"、25%"濱農閑蹤"(百草枯)等除草劑定向噴霧。2、初秋:是雜草第二次出土高峰期,可重復以上用藥防治。
作者:單世秋
|